侵犯他人隐私信息的罪名是什么?,非法盗用他人信息的罪名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违反国家规定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盗用他人信息的罪名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违反国家规定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客观认定条件包括违反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实施出售或非法提供行为,以及情节严重。对于此类行为,应进行调查取证后进行判决处理。
法律分析
一、非法盗用他人信息的罪名是什么?
非法盗用他人信息的罪名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客观认定条件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
(1)违反国家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
A.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有关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B.违反信息控制人单方承诺或者特定行业规范承诺对个人信息加以自律性保护的,不构成本罪。
(2)实施了出售或非法提供的行为:
A.出售是指将自己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以一定价格卖与他人,自己从中谋取利益的行为;
B.非法提供是指违反国家关于保守公民个人信息的规定,将自己履行职务过程中掌握的公民个人信息,以出售以外的方式提供他人的行为(不包括自己使用的行为)。
(3)情节严重:一般是指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的数量、次数较多,获利较大,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给公民个人生活或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或者所出售、非法提供信息被他人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对于非法盗用他人信息的行为,是属于犯罪分子通过盗取别人个人信息来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属于侵犯他人个人信息的一种情况,法律上也明确规定了不同的量刑处罚情况,应当基于实际来进行调查取证后来判决处理。
结语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对于这种非法盗用他人信息的行为,根据情节的不同,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于单位犯罪的情况,不仅会对单位判处罚金,还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相应处罚。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认定,需要满足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实施了出售或非法提供的行为,以及情节严重的条件。对于这种行为,应当依法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决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之一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侵犯隐私有哪些法律责任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侵权责任、治安处罚责任、刑事责任三大类,侵犯责任主要是赔偿损失,治安处罚责任主要是行政处罚。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以上知识就是小编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的解答,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侵权责任、治安处罚责任、刑事责任三大类,侵犯责任主要是赔偿损失,治安处罚责任主要是行政处罚。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欢迎到网进行法律咨询。
一、侵犯隐私权罪构成的条件是什么
有四个构成要件:
1、侵犯隐私权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曾提及侵害隐私权行为的方式,仅限于“宣扬”,“公布”,“披露”,事实上,除了上述方式之外,还包括侵入侵扰、监听、监视、窥视、刺探、调查和干扰等。
2、受害人受到损害
侵害隐私权对受害人造成的精神损害,就是因为受害人的隐私因被他人知悉而感到羞辱、痛苦、焦躁、忧虑等不正常的心理情绪。侵害隐私权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主要是受害人因其隐私被披露而被辞退,以及因精神痛苦而进行治疗所造成的财产损失。
3、行为与后果的因果关系
侵害隐私权的直接后果,就是将受害人的私人秘密信息予以揭露,对于这种损失,应进行精神损害赔偿,换言之,当事人的精神损害与侵权行为相伴而生,只要有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就必然有精神损害,这种因果关系比较明显。
4、加害人的主观过错
侵害隐私权是一种过错责任,侵权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有故意或过失。因为,在我国的现行侵权地为法律中,过错责任是一般的责任,而无过错责任是特殊的侵权责任,以有法律明文规定为必要,而我国法律将侵害隐私的行为当作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并没有规定其应适用无过错责任。
【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隐私权侵害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一条【民事主体的人格权不受侵害】民事主体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条【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承担】行为人因侵害人格权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的,应当与行为的具体方式和造成的影响范围相当。
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过错责任原则】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九十六条【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聚合】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损害对方人格权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受损害方选择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的,不影响受损害方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精神损害赔偿】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1、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2、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一、侵犯隐私造成构成犯罪吗
侵犯隐私构成侵权,但是不构成犯罪。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二、构成侵犯隐私权的条件有哪些侵犯隐私权的
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
侵害隐私权或者侵害隐私利益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所适用的归责原则为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1、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首先,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须具违法性。
2、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隐私是一种信息、一种活动、一种空间领域,也是一种秘密状态。隐私的损害,表现为隐私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被干预。
3、侵害隐私权的因果关系。它是指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符合规律的联系。
4、侵害隐私权的主观过错。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主观过错。主要是故意,即预见侵害隐私权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种结果的发生。
三、侵犯隐私权有哪些构成条件
1、主观具有过错。侵害隐私权因属于一般侵权行为,要求行为人主观上须具有过错才能构成侵权责任,故意、过失在所不问,但过错形态影响侵权人法律责任轻重的承担问题。2、违法行为的存在。3、损害结果发生。4、具备因果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1、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2、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侵犯他人隐私信息的罪名是什么意思
●侵犯他人隐私信息的罪名是什么呢
●侵犯他人隐私是犯罪吗
●侵犯个人隐私信息会判什么
●侵犯个人隐私信息怎么处罚
●侵犯他人隐私是什么违法
●侵犯别人隐私是什么罪行
●侵犯他人隐私信息的罪名是什么呢
●侵犯他人隐私判刑多少年
●侵犯他人隐私会判刑吗
●罪名成立需要哪些证据?,有几种证据可以定罪: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职务犯罪名词解释是什么?,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有哪些?: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罪名有哪些?,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罪有哪些: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职务犯罪中,主观故意认定是否可以适用于所有职务犯罪罪名?,什么是职务犯罪,职务犯罪有哪些?:今日在线拆迁法、征收法律咨询
●违法强拆是会构成构成哪些罪名你知道吗,违法强拆怎样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今日在线拆迁法律咨询
●应该如何处理村委扣押的征地补偿款问题和建议?村委扣押征地补偿款涉嫌的罪名:今日在线强拆评估法律咨询
●非法拆迁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罪名?非法拆迁诉讼时效多久:今日在线强拆评估法律咨询
●非法拆迁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罪名?非法拆迁诉讼时效多久:今日在线强拆评估法律咨询
内容审核:范美华律师
来源:头条-侵犯他人隐私信息的罪名是什么?,
电话:400-1598098 邮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甲40号二十一世纪大厦3层